3.06.2009

關於跑步

雖然村上大叔小說裡的人物或是迷失或是頹廢或是放縱, 但他自己可是用一種健健康康的態度活著, 《關於跑步》這本散文集寫的就是村上春樹自己在從事跑步這項運動的一些記錄. 他跑過世界上幾個主要知名城市的馬拉松, 包括雅典馬拉松、波士頓馬拉松、紐約馬拉松, 甚至還有一百公里的超馬.

剛好我自己也跑過幾次馬拉松, 讀起來是有那麼點共鳴. 對於跑步這麼一項純粹而又複雜的矛盾的運動, 我必須承認我對它總是帶有目的性的: 「要去爬山了 , 練一下體力」似乎是最常出現的目的. 因為跑步可以用最有效率的方式消耗你的體力, 只要你的速度一直往上往上, 時間一直拉長拉長... 跑步的純粹在於這運動從第一秒到最後一秒, 它的動作幾乎都是一樣的: 邁開步伐, 揮動你的雙手, 機械性地往前踏步. 也因為它太過於純粹, 讓許多人難以從中體會到樂趣.

剛好我會開始跑步也不是為了從中尋找樂趣, 而是不得已的. 我從小對跑步就不在行, 小學的大隊接力總是避免排進我這一棒, 而我的同學大多是泰雅族的原住民, 每個都是赤腳跑得飛快; 而且我剛好也有扁平足, 據說這會大大地影響足耐力. 很不巧讀宜蘭高中時, 學校一學期會有一次的越野賽跑, 要跑 8.9 公里. 早知道有這玩意, 也許我當初就去讀羅東高中了... anyway, 第一學期我跑了 394 名, 而這一年級有跑的人大概五百多人, 我想我應該是贏過一些胖得跑不動, 或是跑到一半扭到腳, 以及從頭散步到尾的人.

一開始不免也有這樣的念頭:「為什麼有人可以從頭跑到尾呀?」不過我發現這運動的好處是大腦很閒, 基本上完全可以想著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例如... 「胡斐的那一刀到底會不會砍下去」, 而不用管手腳在幹嘛, 當然前提是還沒虛脫之前, 要是虛脫了, 光是想怎麼再跑個五十公尺就精疲力盡了.

我第二學期跑了 260 名, 因為剛開始死命地跟著一個同學在跑. 雖然許多跑者常說跑步是跟自己比賽, 不是為了成績或名次什麼的. 但老實說, 看到自己名次進步還是蠻爽的. 創下馬拉松世界記錄 2hr 3min 59sec 的 Haile Gebrselassie 應該也不是只是想跟自己比賽. (當然他創下記錄後, 只要跟自己比賽就行了)

再隔一個學期, 因著一些無聊的理由, 我非常認真地跑, 跑了 44 名. 雖然是個無聊的理由, 但卻能夠確確實實地控制著你的意志, 像 8.9 公里這樣的距離, 只要能從頭跑到尾就能超前不少人, 而從頭跑到尾並不是太難的事, 只是腦中總會有一些念頭作怪, 像是「我為什麼要把自己搞得這麼累呀?」「為什麼我不在客廳裡看電視呢?」想多了腳步就會慢了下來, 而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 有了第一次的妥協, 往往就會有第二次的妥協, 最後所謂一開始的堅持就會盪然無存了.

到了高三最後一學期, 我跑了第五名. 那天的清晨剛下過雨, 到了下午空氣仍是異常乾淨, 只是氣溫略為冷冽, 讓大腦, 甚至全身的細胞都感覺清醒. 到底在一直往前跑的時候腦袋在想些什麼呢? 當我後來開始跑馬松拉時, 想的是怎麼配速及分配體力, 偶爾閃過一些電影情節, 偶爾想想跑完後要好好洗個澡, 睡個覺, 或想一下接下來幾天要做的事. 但是總有那麼幾秒鐘, 也許幾分鐘, 我總會想著那天下過雨的午後, 最後一次跑 8.9km 時, 腦中所想的事, 以一種回憶的姿態, 也是一種悼念的儀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