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週末的計劃是很完美的, 星期六跟同事去福隆衝浪, 然後星期日再跟朋友去龍洞攀岩. 因為懶得多往返台北一趟, 衝完浪之後我計劃過去龍洞, 在那裡露宿個一宿, 隔天就可以繼續攀岩了. 所以雖然只兩天行程, 因為帶了一些裝備, 也只好煞有其事的背著登山背包出門.
福隆海域遼闊, 有著金色的沙灘. 衝起浪來, 不像蜜月灣那樣擁擠, 也不必費太多力就可以划到外海往內衝, 是個適合衝浪的好地方. 只是福隆的沙灘大量流失, 若不是從其它地方運來許多海沙, 恐怕已經不知是何模樣.
這次拿到的衝浪板尺寸小了一點, 果然較難平衡, 不過輕巧之處還不太能體會, 因為站得起來是一回事, 想要能轉彎又是另外一回事. 公司有個菲律賓來的同事, 他說他在福隆租了個房間, 每個月兩三千塊, 每逢周末他帶著衝浪板過來福隆, 果然衝浪的功力就不是我們這種玩票性質的人可以比的...
衝完浪後其它同事要回台北, 我就自個兒找到公車往龍洞去了, 大概二十分鐘車程而已. 剛開始我說到和美, 司機說票價 25元, 因為不找零, 我投了 30 元. 沒想到此和美離彼和美國小還有一段距離, 結果司機說這樣票價要 39 元. 可惜我身上沒零錢了, 到了和美國小, 司機揮揮手, 我還是下車了.
這時候還不到下午五點, 陽光正和煦, 想說在這悠閒的地方, 最適宜閱讀, 於是找了個涼亭拿出舒國治的《門外漢的京都》開始翻, 看一看讓我真想去京都一遊. 不過這個涼亭倒也不錯, 今天就暫且在這睡個一晚. 後來天色漸暗, 我嗑著一顆福隆便當配著台啤, 龍洞正有一批浮潛的人上岸, 熱鬧非凡, 有些人似乎也要住這裡, 只是他們帶著帳篷, 想說晚上應該也不寂寞時, 突然感覺到蚊子大軍的侵襲. 原來人家帶帳篷是有原因的, 正在想如何是好, 朋友又說台北下雨, 明天也只有兩個人會去攀岩, 既然這樣, 心裡就有了撒退之心了, 太陽下山後, 蚊子更多了起來, 於是決定再搭基隆客運回福隆去.
只是那公車站牌真是有夠荒涼, 也沒有路燈, 我等公車的時候實在很懷疑到時候公車看不看得到我. 不過這個懷疑似乎是多餘的, 因為等了半個小時完全沒有公車經過, 正心想要走到福隆好像有點遠時, 遠遠看到一輛類公車的車輛經彎道過來, 我當然是趕快揮手啦, 原來是輛往宜蘭的國光號, 管他去哪裡, 有經過福隆就好. 接下來大致順利, 兩日遊就變成一日遊了.
接下來寫的是路上想到的一些事情.
蚊子果然是露宿的大敵, 之前在印度也在火車站露宿過一次, 那次是睡在月台, 除了隆隆作響的火車進出站聲音, 就是蚊子最惱人了, 不過月台上的人多, 蚊子比較不會集中火力攻擊我. 至於更窮的人, 則是睡在車站大廳, 不到月台, 因為他們也坐不起火車, 恐怕車站就是他們一生的家. 深夜去到火車站, 還得留心腳下橫七八豎的軀體, 以免擾人清夢.
不過露宿終究只是權宜之計, 能有個舒服的床鋪, 安心地躺下來, 不必去擔心夜裡暴露在外的風險, 還是好的. 儘管青藏鐵路開通之後, 不少人都想要搭鐵路進藏一遊, 但是先不說青藏一線的景色無奇(當然是相對來說), 若是搭車走公路進藏, 一路上光是住宿的地點, 就可能讓人回憶再三. 我現在就常想起巴松錯畔一間小木屋. 巴松錯是川藏線上的一個大湖, 我們剛到入口便是一個偌大的飯店, 仗著他們是獨門的生意, 吃得貴也住得貴. 後來我們一車的人繞著巴松錯湖轉, 想說這湖這麼大, 總有住的地方吧. 果然沒錯, 後來在一個湖邊的小村發現一間兩層樓的木屋, 從木質和形制來看都與一般的藏民居不同, 一問之下果然可以一住. 進到屋內, 拾階而上時, 還能嗅得木頭的香味, 及木頭軋吱軋吱的聲音. 是夜睡得頗為清爽.
隔日早起, 主人家已經在樓下升火煮茶, 可惜他們皆不甚通曉漢語, 不然我真想問問: 「你們這一年中, 會有多少人來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