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2006

M 型社會

我已經好一陣子沒有看商業類的書了, 因為覺得很多理論, 其實都只是重新用一個很炫的名詞包裝. 例如:

1. 紫牛: 不外乎是差異化, 利用口碑達到行銷目的
2. 藍海策略: 還是差異化, 只是不像紫牛那麼偏重行銷面, 概念不外乎尋找利基市場(只是這個市場大了點)
3. 長尾理論: 簡單說就是積少成多.

另一類的書是所謂歌功頌德, 分為兩種, 哪間企業成功, 就有關於那間企業或其領導人成功的故事書籍出現. 但大多是後見之明, 或隱惡揚善.

這一類的書中的典型是前 HP 總裁 Fiorina, 最近她要出回憶錄, 又是各界交相讚譽. 但問題是, HP 根本是被她搞得烏煙瘴氣, 跟 Compaq 失敗的合併, 與 HP 創辦人後人的內鬥, 最後不光采地被逼下台. 這還不提她進 HP 前怎麼讓朗訊從高峰跌落. 儘管如此, 她還是年年被《財星》雜誌選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女性. 當然, 所謂「影響力」是有好有壞.

商業類還是有不少好書蠻值得一讀, 例如 Jack Welch 的自傳, 講賽局理論的競合策略, Michael Porter 一系列競爭力的書籍, 最近的蘋果橘子經濟學. 這些書的共同特點是, 邏輯清晰, 用一連串令人信服的推理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

再來就講到大前研一這本 M 型社會, 本來以為也只是個舊瓶裝新酒的名詞, 說穿了不就是在說貧富差距擴大嗎? 這是我們都知道的事.

不過這本專門在講日本社會現況的書, 倒蠻值得一讀的. 因為裡面有些現象, 套到臺灣來看也是一拍即合. 對於一些問題, 大前研一提出的解決方法老實說, 很有創意, 他的理由也蠻能說服我的. 其中之一是把日本改成像聯邦那樣, 分為幾個道州, 不再經由中央來計劃一切發展.

下面整理的主要是日本目前的一些「問題」, 及我的一些註記, 解決方案可以去看書, 這本書還算蠻 lightweight, 內容也值得一讀.

1. 政府債務排名世界第一, 人口高齡化速度世界第一 --前者會引發類似阿根廷在 2001 年底的國家財政破產? --中位數是五十歲, 因此變成一個沒有活力的國家, 且自然人口減少 --對照組: 巴西

2. 擁有全世界最多的存款, 熱錢卻不流入市場 --主要集中在高齡者身上

3. 景氣循環說其實已經不管用, 不是熬過現在景氣就會好轉. 一般通貨緊縮是因為供過於求, 貨幣量少於物品流通量, 但目前情況是: 視貨物為非必要品的高齡化人口增加既有的生產方式轉成庫存非必要的及時生產方式(?) 3. 對未來感到不安, 認為金錢比擁有物質重要的消費者心理

4. 景氣還在長期衰退 --既然儲蓄額龐大, 應該要升息, 增加個人收入; 而非降息 按: 目前日本的利率仍極低

5. 盲目的國產信仰(這部分的論述相當精采) --農產品最為明顯, 民眾花上無謂的金錢, 政府也補助龐大金額於農業. --該淘汰的就該淘汰, 怎麼就不去補助失業的人口?

6. 官商利益共同體 --公務人員是鐵飯碗, 但冗員過多, 九成公務員都該走, 不能讓大家都想當公務員. --進行的改革又是「打地鼠」式的

7. 接受海外移民 --很多問題都出在日本目前的人口結構. --以日本一直以來的封閉社會風氣, 這應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對照組: 美國

8. 用別國的錢來繁榮本地 --對照組: 美國
本來以為日本的景景漸漸有在回升, 於是前陣子買了支日本基本, 沒想到居然漲也不漲. 看了這本書後的第一個感覺是: 趕快出場. 但是一遲疑之下沒有動作, 現在已經 -6% 了.. 依我看日本大概會再趴一陣子, 多來注意新首相上任後的改革方案, 希望別像上個小泉內閣被大前批得滿頭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