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2005

追尋

對我來說,到底能不能到達彼方的目的地並不重要。我只希望我在這一路上遇到的人,相知相惜,能讓他們快樂,或盡我之力幫助他們。過程對我來說比目的重要,過程也能讓目的變得更有意義,過程有時候就是個目的。有時候這就像登山,攻頂的那一刻並不是最重要的。你記得路上的松香,飄落的花蕊,腳下的鬆軟的雪地。最後在巔峰之上,你最想做的事就是回味。有時候你累了,無法再前進,但記憶卻不會被抹去,只要你曾經努力去珍惜一路上遇到的一草一木。即使我能坐直昇機登上聖母峰,我也不願意。因為我錯過了太多,我將會對自己的存在感到懷疑。

.........

我還記得從雲南中甸出發要到拉薩的路上,我最懷念的,是一個叫做鹽井的小地方,房舍沿山坡迤灑開來,濁黃的江水則是在山谷中滾滾而下。剛抵達拉薩時,心裡是很雀躍沒錯,但不知道為什麼,後來一直想起的,還是這個地方。

對於一個驚鴻一瞥的地方竟會有類似鄉愁的感覺,就像你對一個生命中的過客難以忘懷一樣。

阿富汗少年

這是前幾天在國家地理節目看到的一個節目,影片拍攝的時間是在塔利班政權被敉平之後,地點則是在著名的巴米揚大佛遺跡附近。巴米揚峽谷鄰近興都庫什山,平均海拔有兩千五百公尺高,過去曾經是東西文化的交通要道。儘管佛教的影響力在當地已經衰微,但在西元二至七世紀的時候,這裡曾經是興盛的佛國屬地。

這部影片的主角是個小男孩,從他那個住在巴米揚大佛附近洞窟的家庭開始說起。因為戰爭的關係,他們的屋舍被毀壞,只好住進洞窟裡,食物的取得也有困難,但他們卻必須在這裡度過春夏秋冬。他們依然堅強地面對生活中的許多考驗,也會享受難得的快樂。

影片看起來的感覺很貼近他們的生活,聽著銀幕上的老人遙憶過去平和的美好時光時,很像他正對著你說,而且眼角還泛著淚光......。從 1979 年蘇聯入侵阿富汗之後,他們就沒過好日子過了,但是他們仍然得掙扎地尋找生存之道。

不知道為什麼,看完之後覺得自己的生命相當輕飄飄地,似乎沒什麼重量。

鏡頭拉遠,綿延的興都庫什山脈白雪皚皚,好像從來都沒有改變過似的。

9.06.2005

過午不食

明天公司為我們辦的健康檢查,我是下午的梯次,所以從早上七點後就不能再吃東西了。一直撐到檢查完應該會很餓吧。

為什麼標題叫過午不食呢?因為我前陣子看了一本書,書名是西藏旅行記。內容是一個日本和尚河口慧海在十九二十世紀之交時,去西藏旅行六年的記錄。這本書很好看,心得改天再寫。我想到的是河口他有個習慣,那就是過午不食,而且就算在耗費大量體力的旅行中,他還是謹守這個原則。我覺得這是很難做到的事,只要一天我就覺得快餓昏了,但他卻能夠始終如一。我想也就是這種意志力讓他能夠完成這趟旅行吧。我們總是說我們有些什麼夢想,但是往往不了了之,就是因為無法堅持下去。有時候,甚至連第一步也踏不出去(這就比較不是意志力的問題,比較像是我昨天所寫的狀況)。

我在 Naipaul 的書中也看到過一種說法,就是素食者是意志力是比較強的,因為他們經常要克制自己對其它葷食的欲望。我還蠻信服這種說法的,儘管他們的初衷可能只是基於宗教上的理由。

我承認我不是個意志力強的人,所以後來我還蠻想試試看當一陣子的素食者,不過一直沒有實行。但在這之前,我得先找間好吃的素食餐廳才行 :P

9.05.2005

不役於物

上禮拜買了新手機,是一台 PDA+手機。

怎麼會突然跑去買呢?畢竟我的手機也還算堪用。大概是看了一些介紹,然後在衝動之下就跑去買了。有了新玩具,就會小心地保護他,或怕刮傷或怕摔到;就算有一天它老舊了,還是會怕弄丟或弄壞。

擁有了某些東西後,我們就會害怕失去;如果害怕失去,就會變得脆弱。

如果有一天,心中突然出現一個聲音說:該出發了。那個時候,有什麼東西是你放不下的?

只是不一定會有那一天,因為人總是喜歡待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跟自己熟悉的人相處。那也沒什麼不好,生命有很多種存在的方式。

儘管這個世界已經沒什麼地方還沒被探險家踏足,但是我們自己的心裡卻還有很多地方是空白之地,我們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我只是覺得我應該去走走看,或許在極限之內,或許在極限之外。想去,因為沒有別人能到得了,因為,借用 Mallory 的名言:Because it's t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