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2006

恆春半島鐵人三項

第一次到恆春半島是高中畢業後, 跟幾個同學環島時去的. 雖然一出發就發生六個人中只有旦旦一個人搭上火車的悲劇(有的人睡過頭, 有的人是為了等睡過頭的人), 不過在大家終於在基隆會合後, 也開始了這次旅行. 關於恆春半島的回憶, 最清晰的就是鵝巒鼻燈塔上方的星星.

第二次到恆春半島是大二地質調查的野外考察, 我們在豔陽下走遍恆春半島的海岸, 然後到山上撿貝殼. 雖然當時晚上戰戰兢兢地準備跟教授的口試, 但那些地質知識還是忘得差不多了. 這次的恆春半島, 屬於陽光, 大海與愛情.

這次到恆春半島, 則是為了參加 51.5KM 的鐵人三項: 游泳1.5K, 單車40K, 跑步10K. 歌手陳昇也有來參加, 而且還完賽喔, 只是不曉得他成績怎樣. 我們比賽的前一天是超級鐵人 226KM 的比賽, 也是台灣第一次舉辦: 游泳3.8K, 單車180K, 跑步42.2K, 任何一個單項要完成都很不容易, 何況是連續完成. 我們到的時候, 還有不少人在跑步項目奮戰, 那時離開賽時間都已經超過十二小時了, 真是令人難以想像的比賽. 循序漸進, 也許明年來試看看 113KM 的比賽.

比賽當天的風浪蠻大的, 一看就覺得應該是衝浪的天氣而不是海泳, 不過哨聲一響, 大家還是果決地往水裡衝, 這跟游泳池的感覺完全不同: 幾百人一起下水, 前面的人踢我, 我踢後面的人, 一直游了六百公尺後才漸漸散開, 但其實我都不是很清楚自己的位置, 因為老是被擠來擠去得找空隙, 轉彎也是跟著人潮轉, 心中最怕的就是泳鏡被踢掉, 但到時一旁待命的救生艇如何能在人潮之中發現我呢?

最後六百公尺終於看到了海岸, 可是浪實在很大, 在浪頭上時看到得岸, 一下又被帶了下去, 這種隨波逐流的爽度也不是游泳池能比擬的. 最後我上岸時約四十分鐘出頭, 應該有前三分之一吧, 不過一如所料, 在單車項目又被不少人追回去, 這是逼我換台神兵利器嗎? 這次的單車項目難度不小, 往佳樂水一帶有個很陡的上坡, 差點讓我下來用牽的, 還有觀眾對我大喊:「少年耶, 騎越野車比賽, 很猛喔!」有上坡就有下坡, 下坡時衝到將近 60km/h 令人血脈賁張, 再看著遠方如碧玉般溫潤的大海藍天, 啊, 這才是騎單車的真諦呀.

單車項目我騎到天荒地老, 花了我一百分鐘, 那種 180K 是要怎麼騎哩? 看來不練練北宜公路是不行的, 從師大騎到宜蘭市也還不到 90K. 最後 10K 的路跑剛開始時覺得輕鬆寫意, 這種特別挑了避震較佳的跑鞋, 腳的負擔也比較小, 不過最後幾公里還是覺得累了, 比上次的感覺更累. 最後完成的時間是三小時二十七分.

10.02.2006

Mountain Hardwear '06 短片

拍得不錯, 真讓人想去戶外走走.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CUvdGBJc2M
裡頭的 David Breashears 看起來有點老了, 他是我第一個看過傳記的登山家. 我對他的印象還停留在他 '96 遠征聖母峰之時.
還有 Ed Viesturs, 美國目前最頂尖的登山家, 最顯赫的事蹟是在沒有氧氣瓶的輔助下, 成功登上世界超過八千米, 最高的十四座山峰. 不過要完成這種壯舉, 我覺得運氣也蠻重要的, 不然遇到個雪崩之類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