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公司剛好邀請到蔣勳來演講,讓我終於能一睹這位我向來很喜歡的作家、詩人及藝術家。最初,我接觸到蔣勳的方式就不是從他的作品,而是從他的聲音開始。
記得那時候正是聯考前的高三,在我晚上挑燈夜讀的時候,總是喜歡聽著廣播或音樂。某次偶然間剛好轉到警廣的電台,就是蔣勳跟朱顏主持的一個談話性節目。後來查到這個節目叫做文化廣場,談話的內容倒是包羅萬象,例如公民社會、古根漢的博物館等等。對我來說,他講的東西,對我是種刺激,總是能讓我去發現生命或知識上的不同面向,而不只是單方面的接受訊息。
今天在聽他演講的時候,我就坐在離他很近的第二排,又彷彿回到七年前高三時躺在床上,聽著他的廣播的那段日子。這段聲音的記憶,一直到現在才又被喚回來。他的演講沒有政治家的激情煽動,也不會如某些暢銷書作家去故作幽默:平緩而流暢,每一段落都能引發你更多的思考。
他今天講到人的五種感覺:視覺、觸覺、嗅覺、聽覺、味覺。關於這五種感覺的歷史、意義還有記憶。我過去也有類似的想法,但卻是片斷的。他的演講中演繹及歸納的過程也一步步在幫助我拼湊。只是為什麼自己的思考無法同樣地有系統呢?我想有幾個原因:第一是想得不夠深入,線索總是藏在表面之下;第二是敏銳度不夠,所以會無法感受到某些線索;第三是以為理所當然,反而阻斷了許多的可能性。
聽他的演講跟看他的書,收穫真是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