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2008

Bodie






我去過許多小鎮
但沒有人煙的小鎮
倒是第一次去

在 Sierra 的東邊
有個叫 Bodie 的 Ghost town
從 395 公路轉進去後
還要開一段碎石子山路才會到

過去因為採礦而興盛過
在一百年前
還有幾千人住在這裡
但像得了一場瘟疫似的
已經完全不見蹤影

這裡的海拔超過 8000ft
我看過幾張深冬在這裡拍攝的照片
積雪盈尺 道路阻長
有種孤獨的與世隔絕之感

我是夏天去的
明亮而幽靜
但是依舊荒涼

Death Valley






我覺得會在晚上開車橫越 Death Valley 的人
都是瘋子
很不幸的
我們這群就是

剛進入時還有些餘暉
很快地僅存的光線就剩下
車燈、月光還有星光

非常地暗 但星星卻不多
難怪當年第一批橫越 Death Valley 的人
會這麼絕望
我心裡這麼想著

後來經過一段山路
車裡的人大都睡死了
只剩我一個人跟那山路搏鬥著
後來那天晚上睡覺時
我做了一個關於暈船的夢
非常真實

9.18.2008

與四郎民宿




到荻町的合掌造部落前, 要開幾十公里蜿蜒曲折的山路. 這段從飛驒古川開始的山路有部分還是單線的車道, 在會車時總是要有一方要先等待. 遊覽車或卡車也沒辦法開這條路, 因此有種深入祕境的感覺. 而且這條山路在冬天是封閉的, 所以在過去的年代, 這裡的部落在每一年的深冬裡都有如國中之國, 且與世隔絕.

所以我說那是最適合在深冬裡抱著一疊小說偎在爐火旁偶而打個呵欠昏昏入睡的地方, 正因那鋪著稻草的厚實屋頂所給予人的不可思議的溫暖, 儘管是第一次親眼看見, 屋子還是散發著強烈的家的感覺.

第一張照片的與四郎民宿也就是我們投宿的民宿, 一開始在屋子前探頭探腦時, 屋子外的阿婆對著我們說 "my house", 真是讓在日本用英語經常受挫的我來說有點驚訝. 其實阿婆只會一些簡單的單字, 卻還是費勁的告訴我們哪裡可以泡湯. 雖然剛看到她時是在外面撿瓶罐做回收, 但廚藝卻是一流的 (值得另外寫篇描述). 雖然記性也不太好, 會很熱心地問我們是幾點的巴士, 然後又說一次我們是開車來的, 才又恍然大悟.

這時我就覺得不會說日文真可惜, 不能問她有沒有兒子或女兒, 怎麼一個人住在這裡, 屋子要換稻草的時候怎麼辦, 怎麼做的菜這麼好吃, 還有, 這裡的冬天冷嗎?

今年才全線通車的東海北陸自動車道, 已經有一個交流道的出口正是在白川鄉, 這條路不會被積雪所阻, 這條路也可以讓你從高山市一天來回, 但這條路也讓它不再與世隔絕, 也不再是國中之國.

不過一二十年後, 我還是想冬天抱著一堆小說過來, 當然, 先學好日文.

5.17.2008

美西之旅 二

在去 Crater Lake 之前, 就知道大部分時間都會在開車. 而公路一條龍山路一條蟲的友人 E 在筆直的五號公路上也能虎虎生風, 開著 Scion 用八十幾 miles 在跑, 還有餘裕騰出手來操作 iPod, 不過一到山路, 開三十 miles 還是兩隻手緊握著方向盤. 在兩三次的換手之後, 我們也是傍晚才快到 Crater Lake. 去 Crater Lake 的路上就像下面這張照片, 沒什麼人煙.


真的是大地一片雪白,不過當務之急,是找到住的地方. 友人 E 堅持要開到三十哩外的城鎮去住,所以我費了一番勁才說服他說,這樣隔天還要再開進來很浪費時間. 所以我們就在這看起來所以生物都還在冬眠的地方, 呃, 找旅館.

後來終於看到一家旅館,我高興地跑去敲門,但裡面有幾盞昏黃的燈泡亮著,但卻一直沒有人來應門. 但外面實在太冷了,再等下去我可能會先變冰棒,只好再往下一家前進,還好這次這家有人, 而最神奇的是,我們居然不是唯一的房客,而是唯二的房客. 太陽即將下山之際, 彷彿有種身在北極圈內的錯覺, 而遠處還傳來低沉的吼聲..

結果晚上還是得開十幾 miles 到稍有人煙的小鎮吃, 一路上非常地黑, 萬籟俱寂, 假如能撐到半夜, 應該有滿天星斗可看, 不過為了明天的行程, 還是早早就寢. 其實我蠻喜歡這樣安靜的地方, 感覺很像是電影裡面世界末日要到了, 人們會躲起來的地方.

隔天一大早往 Crater Lake 開去, 路雖然開通了, 但入口的遊客中心仍然被深埋在雪裡.


覺不覺得有幾分日本立山黑部的味道.


終於到了湖邊, 本來想繞著湖走一圈的, 但是除非有這樣的裝備:


Crater Lake 是一個火山口湖, 也是美國最深的湖泊. 湖面非常地藍, 剛開始一看湖面, 覺得怎麼湖水的波紋沒在動, 原來是結冰了. 中間的島叫 Wizard Island, 據說是因為像頂巫師的帽子. 如果鏡口夠廣角的話, 湖面拍起來會是個完美的圓弧型.

而此時我心裡想的是如果這時候火山爆發的話, 不知道是怎樣的光景..

湖邊有兩個人正在滾雪球, 好像蠻好玩的.. 但別滾一滾, 連人都滾了下去. 因為那個邊坡, 可是很陡的.


要回去的時候還發生了個小插曲, 那就是車子的鑰匙不見了!這下事情大條了, 這裡哪裡找來鎖匠和吊車? 後來回想一下, 車都開來了, 鑰匙一定是掉在剛剛走過的地方. 於是我又原路回去走一趟找, 結果果然掉在我們要折返的地方, 靜靜地躺在雪地上, 真是有驚無險.

另外這一路上另一個著名的地標就是 Mt. Shasta, 拔地而起的一個火山, 海拔超過四千公尺, 比玉山還高, 而且因為周圍沒其它山了, 所以顯得特別突出. 如果能夠從空中鳥瞰 Mt. Shasta, 應該也會很驚豔吧. 可惜手邊什麼裝備都沒有, 不然還真想去爬呀.

5.11.2008

美西之旅 一

這次兩個多月的出差, 利用周末的時間去了美西一些地方逛逛, 雖然時間都不長, 但有些地方和趣事倒也值得一記, 所以趁著母親節在家裡閒著,就來記錄一下.

在美國沒有車就像沒有腳一樣, 所以先來介紹我的交通工具吧. 公司幫我租的車是 Chevrolet Cobalt LT 2.2L, 在臺灣的話大概算是中型的車了,但在美國的公路上, 還是只能算小車, 不過它的配備齊全, 什麼天窗、皮椅、雙 SRS、XM、TCS 一應俱全, 最爽的是, 交到我手上時, 它只開了 30 miles, 可以說是一輛新車, 就讓我來好好調教調教吧...

任勞任怨的 Chevy

另外一輛是友人 E 開的雙門轎跑, Scion tC 2.4L, 跟他出去偶爾會開這輛,它的加速凌厲, 老實說比 Chevy 好多了, 尤其在上坡時, Chevy 的油門幾乎是踩到底還要老牛拖車, Scion 就輕鬆寫意. 而且 Scion 的懸吊設定在山路過彎時也比較瀟灑. 另外在內裝的比較部分.. 好了, 這不是汽車評比, 而且這兩輛車在臺灣大概也都買不到.

第一次去 Yosemite 時是帶著類似朝望的心情去的, 那裡有著大岩壁攀登者心目中的聖地麥加: El Captain、 Half Dome, 雖然在這種季節看不到爬大岩壁的人, 但是仰望著大岩壁時, 腦海中還是會擺幾個假人上去: 要是爬到了那個懸岩時動作會是怎樣, 另外那個裂隙該怎麼過之類的.


左邊就是 El Captain

Yosemite Valley 積雪盈尺, 連熊大概都還在冬眠, 不過我還是精心挑選了一條 hiking 的路線... 好啦, 其實是不得已的, 因為本來我再三交代 E 要訂到 valley 中的住宿, 結果他不知道是眼殘還是怎樣的, 訂了要住在南邊入口的 Wawona Hotel, 所以隔天 hiking 的路線就選了往 Wawona fall 的路線.

對了, 因為友人 E 也定時收看我的 blog, 所以就順便介紹一下. 他跟我也認識很久了, 七年前不知為啥說很欣賞我, 跑來跟我搭訕, 於是就多了個莫名其妙的朋友. 他剛好在 San Jose 附近工作, 於是周末我們有時就會一起出去, 所以他叫我要記得感謝他, 嗯.. 我只記得路上常常要跟他鬥嘴, 蠻累的...

一開始路線上還有一些人, 有爸爸帶小孩, 老公帶老婆等等的人潮, 但走到後來, 就再也沒看到人了. 取而代之的, 是兩旁漸漸多了起來的積雪, 而積雪上, 佈滿了熊的掌印, 有大的, 有小的. 其實我覺得.. 還蠻 cute, 不過友人 E 惡人沒膽, 看到幾個腳印就面無血色. 他看我一派輕鬆自在, 就問我,
「喂, 你都不怕熊嗎? 」
「有啥好怕的, 牠們很可愛呀.」
「可是.. 要是牠們跑出來怎麼辦?」
「那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 這個我有自信...」


可愛的熊印

到後來積雪愈來愈深, 已經到了一踩下去腳就陷到膝蓋的地步, 然後雪就會滲進鞋裡, 融化, 讓腳變得又溼又冷. 其實我們已經堅持到離終點沒多遠的地方了, 不過我看友人 E 體力也快到極限了, 所以只好折返. 不過是不虛此行, 看到了幾隻害羞的野鹿, 還有... 數不盡的熊腳印. 當然, 山上眺望的遠景永遠令人心矌神怡.


要是有帶綁腿來就好了

大約一個月後我們又去了一次 Yosemite, 而且走的 hiking 路線是更遠的 Yosemite fall, 這次走到一半, 友人 E 就體力不支去跟其它人擺龍門陣. 後來我一直走到源頭的 Yosemite fall, 原本在山下看到氣勢如虹奔騰而下的瀑布, 它的頂端居然只是涓涓的細流. 整片山頂依然是深及膝蓋的積雪.


站在 Yosemite fall 的頂端

其實這次整個 Yosemite valley 的積雪已經少了許多, 上次還特地備了雪鍊以防萬一, 這次根本沒帶. 只是橫貫 Yosemite 的 highway 120 仍舊封閉中, 殊為可惜. 整體來說, 我還是比較喜歡冰封中的 Yosemite.

另外值得一提的地方是 Camp4, 北美攀岩運動一個值得註記的地方, 也是登 Yosemite fall 的起點. Camp4 在冬天也只剩幾頂帳蓬,偶爾瞥見悄悄走過的一隻 coyote, 拿起相機正要捕捉牠的身影, 一個轉身卻已經沒入在樹林裡了.


Camp4 最有名的一條抱石路線: Midnight lightening. 不過爬不上去..

4.03.2008

On the road -2

星期五晚上出發時, 其實天氣不太好, Mountain View 還下著小雨. 今晚的目的地是 Stockton, 但剛到半程就下起了大雨. 在大雨上開夜路的感覺挺差的, 不過兩個小時後也就到了.

隔天早上雨停了, 但天氣還是陰灰色的. 才剛上 hwy88 不久, 就碰上大霧, 只勉強看得到前面車子. 心裡不免一沉, 還沒真的開始上山霧就這麼大了, 那到了山上不就更難走? 後來進入山區, 因為友人 E 說他「不太會轉彎」?! 所以山路就換我接手, 也正式開始風景怡人的路段, 而且出乎意料的, 山區的天氣反而變好.

之前去 Yosemite 時有查過一下 hwy120 的資料, 看到有人形容其驚險程度是狗吠人號, 後來一走覺得也不怎麼樣, 比較起來, 反而 hwy88 還比較難開, 而且到後來進入 high Sierra 區域, 還生怕一過個彎就路面結冰, 不過幸好沒這麼倒楣.

還記得川端康的名作「雪國」的開頭嗎? 「穿過縣境上長長的隧道, 便是雪國. 夜空下, 大地一片瑩白」 hwy88 給人的感覺就是, 一個彎道, 一個爬坡, 就進入了一片雪白的世界. 道路兩旁的積雪盈尺, 再遠一點, 針葉林點綴在山坡上, 像一棵棵的聖誕樹. 最後極目所及, 都是皚皚的山頭與白雪.



走走停停, 遇到不錯的 viewpoint 就停下來, 兩三個小時也就開完了 hwy88. 比之進入 Yosemite 的 hwy140, hwy120, 還要怡人. 結果接下來開上 hwy395, 馬上忘了剛剛在 88 看到了些什麼...

因為一個轉彎, 就看到了 Mono Lake.




不過後來開到 Bridge port, 加油站的店員說「這裡天很快就黑囉, 大概五點半. 而且晚上好像會有暴風雪」什麼, 現在已經快五點了耶, 說得膽小如鼠..不對, 是心細如髮的友人 E 膽顫心驚, 急忙要找住的地方.

可是你覺得這種地方, 有的住嗎?


後來還是一路開到了 Bishop, 才有熱鬧一點的城鎮. Bishop 是有名的戶外活動集散地,可惜我沒什麼時間去攀岩, 而且入夜後氣溫陡降, 頗有一種海上孤舟的感覺.

隔天天氣大好, 遠方山頭看起來又是另番風味. 這天本來是要去找個叫 Hot Creek 的溫泉,但是資料太少, 友人 E 又死不 hiking 去找找, 只好做罷. 但另個意外的收穫是到了 Twin Lake, 友人 E 顫著喉嚨大叫, 會不會雪崩呀? 然後我才剛輕蔑地說, 這種坡度怎麼會雪崩, 你小聲點就好了...

結果就看到了這個牌子:


這是幻覺, 嚇不倒我的. 又往前了幾 miles, 終於到了 Twin Lake. 隨便一照都能拿來當明信片.


這時候說什麼形容詞都是多餘的, 就多放幾張照片吧. Twin Lake 顧名思義, 就是有兩個湖,幾乎連在一起, 而靠山裡的那個湖結冰的範圍比較大.


丟石頭看看結冰的硬度有多厚



一開始的目的地 Death Valley 呢? 早就忘的一乾二盡了, 雖然 Bishop 離入口只剩不到 100 miles, but at the end, the trip is fun.

3.31.2008

On the road


美國公路的形象第一次出現在我的眼前, 是來自於國小時看的影集霹靂遊俠. 通常片尾總是一幕火紅的落日就要隱沒於地平線, 而霹靂車正駛向看不見盡頭的公路遠方. 其實小時候最大的疑問是:「他... 要開去哪裡呀? 有地方住嗎?」

後來看的電影、影集多了, 對於所謂「看不見盡頭的公路」的畫面也就習以為常. 何況, 也不是真的沒有盡頭, 即使是 Pan-American Highway, 從 Alaska 一路迤迤幾萬公里, 最後也是有個盡頭.

當然, 那是以為, 里程數的結束就是所謂的盡頭.

去年第一次出差到美國, 從 New Jersey 一路開車到 Virginia, 對於所謂美國公路的印象就是又長又直, 稱職地扮演好讓人快速到達目的地的任務. 至於路旁的景致等等, 或是錯落的建築, 或是廣闊的農田, 或是路旁的巨型看板, 一開始雖覺新鮮, 不多久也就膩了, 到後來就像白開水一樣, 雖然是很必需的, 但也淡而無味.

這次來美國出差, 時間較長, 有好幾個周末可用, 剛好在這工作的友人 E 對這一帶還算熟, 也就會帶我去一些大眾景點, 像舊金山, Napa, Santa Cruz 之類的地方, 雖各有特色, 但所謂景點, 通常也就是一個點, 拍拍照吃吃飯逛逛街, 來個到處一遊的註記. 終於在某個周末的 Yosemite, 友人 E 在 hiking 時跌下了山谷, 呃, 其實我覺得只是路邊啦, 但友人 E 堅持說那是山谷... 然後手上有點擦傷, 噢, 不, 是很有可能引起蜂窩性組織炎的嚴重創傷, 之後, 友人 E 就對什麼 hiking in Yosemite 興趣缺缺. 於是我們就研究起周末兩天殺到 Death Valley 的可能性.

其實一開始的計劃很簡單, 周五晚上開夜路走五號公路, 西岸主要幹道, 一路向南, 隔天一定能到 Death Valley, 只是還有多少時間能在那裡閒晃, 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清楚的目的地, 清楚的方向, 沒有到不了的理由. That's how we plan our trip.

前陣子剛好在看侯文詠的危險心靈, 從是個國三生的主人翁出發, 探討臺灣的教育體制、媒體現象、社會價值觀. 於是一個好學生的任務就是讀好書, 考好試, 其它的雜務別管, 聽校長老師的話就是對的. 等你長大後呀, 找個好工作, 好老公老婆, 賺大錢, 生小孩, 然後把這一套傳下去, 那麼你的人生也就功德圓滿.

but at the end, the trip is boring.

後來我打開 google map, 把加州拉到中間, Zoom in, Zoom in, and Zoom in. 五號公路自然是康莊大道, 但也有一條小路由北到南, 接到 Death Valley, 這條路就是從 Reno, Neveda 一路往南的 highway 395, 沿路會經過 Minden, Bridgeport, Bishop, 然後到 Death Valley 的入口. 但是要接到 hwy 395, 還得穿過 Sierra 山脈, 從地圖上來看, 穿得過去的路沒幾條: hwy 120, 穿過整個Yosemite, 冰封中; 再往北一點, hwy 108, 也是冰封; 更往北, hwy 4, 還是冰封. 終於, 最後查到 hwy 88 的 road condition 是正常的, 但是要繞一大圈, 先往北開到 Stockton, 橫越 high sierra, 才能接到 395. 接到 395 後, 再一路向南 500 miles, 才能到達死谷...的入口.

但是這樣真的能到嗎?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