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為什麼選擇日本呢? 說真的日本去太多次了, 一般的旅行已經沒辦法讓我 "feel psyched". 不過單車旅行就是另一回事了. 旅行的交通方式會影響旅行的諸多層面, 我從很久很久以前就覺得單車旅行是種很棒的移動方式, 覺得它既純粹又充滿浪漫情懷(自以為:p). 大概是 2004 年第一次去西藏看到六十歲的大叔大媽卻在騎單車旅行時就有的念頭, 但是一直沒機會實現 (某些心得想法可以參閱之前文章). 這次剛好有過單車旅行經驗的友人 C 也排除萬難加入我的行列, 遂有種水到渠成的感覺, 那麼就來試試看吧.
就補給面來說, 日本和臺灣類似, 到處是便利商店, 車上甚至不必裝任何糧食,你幾乎不可能騎一天車卻看不到一間便利商店; 就住宿面來說, 雖然最後決定帶著帳篷, 但在日本其實要隨便找個小空地露營都不容易, 住旅館的話價格也不低. 由於恰好又遇到颱風及種種因素, 住宿最後成為整趟旅程中最大的支出.
首先就是要把單車弄過去, 剛好當初買單車時, 有考慮到攜帶的問題, 所以買了小折 Dahon Speed Pro TT. 本來想說事情很單純, 弄個紙箱放進去就行了. 於是先去單車店要了個紙箱, 勉強塞了一下量了尺寸, 發現有點超過行李尺寸限制. 如果是坐長榮的話我倒不擔心, 長榮對於單車行李向來友善, 但我這次是坐 United. (因為長榮沒有從舊金山飛東京的航班!) 於是仔細看了看他們的行李限制, 發現有一條說凡是單車行李單程一律加收 USD 175 ! 這也蠻見鬼的, 那我乾脆去日本買台車算了, 神經病才運過去.
於是我打個電話去問了一下, United 居然是不管單車行李尺寸的, 就算長寬高在總和限制內, 只要他們知道那裡面裝的是單車, 都會加錢. 根據免責條款, 你們也不會對單車行李小心處理, 為什麼要多收錢哪? 所以, 請加入 facebook group: United Airlines is Ridiculous to Charge $175 Each Way to Travel With a Bike
這樣就有點麻煩了, 又查了一下資料, 是有人將彎把 TT 放進限制上限邊緣的行李箱內,然後絕口不提行李箱內裝什麼東西而過關的. 這似乎是唯一的方法了, 剛好我也有個蠻大的行李箱, 於是開始展開肢解工程, 費了一般工夫終於裝了進去, 簡單來說需要的步驟是: 1. 拆掉前後輪 2. 拆掉彎把 3. 拆掉座管 4. 主要的車架放進去後, 剩下的東西再找空隙塞就行了, 基本上連後貨架都能放進去. 5. 至於容易損傷的前後輪部分, 也剛好有很大的 Dahon Stow bike bag 可以保護.
另外許多部分我都有再利用氣泡紙再加強保護, 但是我的行李箱畢竟不是硬殼的, 終究不是很放心. 直到運到日本後打開的那一瞬間, 頗有開獎的感覺... 還好大體上沒有什麼損壞.
不過雖然車是運過去了, 但究竟 TT 是不是台適合單車旅行的車呢? 這個答案是, 看情況. 在這趟旅行中, 我後貨架載了一個裝滿了登山大背包, 還有兩個不大的馬鞍袋, 總重量應該不超過 15kg, 但後輪的外胎卻在倒數第三天磨損破了, 總哩程數未滿一千, 遠低於正常單車外胎應有的壽命, 顯然是跑車的外胎不適合如此粗重的工作吧. 而且 TT 的外胎還真難找, 著實花了點時間...
但如果你不爬山也不露營, 只有輕便的行李, 同時在便利的國家/城市旅行, 那 TT 還是可以勝任它的工作的, 畢竟它能塞進行李箱或車袋, 方便你轉換交通工具. 但總是, 做為人生第一次單車旅行, 儘管發生不少狀況, 但每一個能讓人有所收穫, 畢竟短短兩周就遇到颱風、爆內外胎、變速器失靈、迷路等等, 也感謝友人 C 在旅行中給予的許多幫助.
3 則留言:
友人C真是太夠義氣了~請好好珍惜~:P
路過的...很喜歡你的冒險之旅,請繼續創造更多不同的旅遊模式~加油!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