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5.2011

San Francisco marathon -- The Race















剛起跑的時候, 天色未明, 遠處海上的桅杆只依稀可見.

我本來是報名 wave 5, 完賽時間是 4:15, 但一時趕不上, 只好加入十分鐘後 wave 6, 完賽時間 4:30 的起跑. 因為練習量不足, 所以覺得也無所謂, 說不定五小時能跑完就阿彌陀佛了.

但一起跑後我的老毛病又犯了, 就是剛開始會衝太快, 前 3 miles, 我的速度是 7.5mins/mile, 跟預計中的 10mins/mile 比起來快太多了. 於是開始放慢速度.

清晨碼頭邊的道路上, 白天熙攘的人潮換成一群群的跑者, 跑過還沒開門的商家, 跑過草地, 跑過常去岩館, 這個超現實的場景一直延伸到金門大橋上, 跑道開始狹窄, 基本上很難超車, 只能順著人潮跑. 有些路過的車子會鳴喇叭加油... 所以我現在已經開車過, 騎單車過, 也跑步過金門大橋了, 似乎只剩下... 游過?

下了金門大橋後, 不知不覺已經到了 10 miles 的關卡, 出現了一個大下坡, 腿開始覺得有點緊緊的. 天色亮了, 加油的人潮也漸漸多了起來, 之後一路上的加油人潮, 就成了很重要的一股動力了. 有時路邊有人用小卡車載來音箱大放音樂; 也有 DJ 在放音樂; 還有樂團在現場演唱...... 音樂是舊金山這個城市很重要的一個元素, 就像開車在 101 會看到的廣告: The Beatles Now on iTunes. 音樂在這裡無所不在, 改變音樂產業的力量也在這裡, 這則廣告道盡了不少滄桑.















跑到了 13miles, 終於一半了, 跑完前半馬的人跑進終點欣喜不已, 但跑全馬的人個個表情嚴肅, 因為硬仗才要開始. 接著後半馬的人開始起跑, 第一波出來的健步如飛, 只能先視若無睹了...

沒想到在 17 miles 左右時, 我看到了 4:15 的 pacer, 心中有如釋重負的感覺, 我不用再管配速了, 我跟著他跑就好了. 兩個 pacer 中, 其中一個是穿五指鞋跑, 當然能當 pacer, 可以肯定他的實力絕不止 4:15, 一直到最後, 他都能不斷地幫他帶的人打氣加油, 最可怕的是, 他還能氣定神閒地跟旁邊的人閒聊, 而我都快溺死無法呼吸了..... 如果要我想一個酷刑的話, 那就是全馬的最後 6 miles. 前提是每周只讓你練跑兩小時.

最後的每一哩都覺得異常地遠, 一看到上坡或下坡就快沒氣. 大概在 23miles 的時候我停了下來, 按摩了一下大腿, 「撐著點, 快到了」, 我對著它說. 休息了五秒鐘, 繼續跑. 雙腿都在抽筋的邊緣, 但不能停下來, 有時只好慢下來, 但 pacer 一離得遠了, 又會不自覺加快腳步. 有時情緒覺得很亢奮, 因為快跑完了;有時覺得很感動, 因為居然跑到這地步了. 還剩一兩哩快到終點時, 腦中又浮現五六年前,第一次在澎湖跑馬拉松的記憶: 在最後一分鐘, 五小時五十九分時, 維持著變形的姿勢跑進終點的兩個中年大叔. 我坐在車上, 一直沒看到他們的臉, 但我卻一直沒忘記他們的背影. 直到現在, 我都還在追逐著他們的背影, 但是有靠近一點了. 最後我四小時零五分跑進終點, 拜延後一個 wave 起跑卻追上前一個 wave 之賜.

跑過終點後, 有十分鐘之久, 我坐在人行道邊上一動也不想動. 體力當然是跑一場馬拉松的必要門票, 但是意志力才是決定你怎麼跑完這場馬拉松的關鍵.

「至少到最後都沒有用走的」, 那就先從一場比賽開始吧.







*感謝 Qun Cao 的照片

1 則留言:

Emma 提到...

看完之后居然很感动,尤其是这句
“「至少到最後都沒有用走的」, 那就先從一場比賽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