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2011

San Francisco marathon -- Comparison


舊金山馬拉松有些地方值得台灣的馬拉松借鏡的:

1. 起跑時有分好幾個 wave, 在報名時可以根據你的預計完成時間選擇 wave, 像我是選擇 wave 5, estimated finish time 4:00~4:15. 而每個 wave 的出發時間間隔十分鐘
2. 每個 wave 會有兩個 pacer 領跑員, 他手會舉著一個牌子寫著時間, 然後用固定的配速跑完全程, 所以懶得配速的人就跟著跑就好, 很方便
3. 有送一個袋子可以放衣物, 在起跑線旁可以直接丟 UPS 卡車, 不至於在起跑點冷很久
4. 半馬有分成前半馬和後半馬, 可以疏解人潮. 所以雖然是個三萬人的比賽, 除了起跑時和金門大橋上比較塞之外, 其他時侯都不太擠.

另外一點跟賽事的籌備無關, 倒是跟市民的素質比較有關:
無可避免的城市馬拉松總是會管制交通, 而參加過三年來 T 市的馬拉松, 每年必被紅燈擋住及被不耐煩的汽機車狂按喇叭, 基本上不是個 marathon friendly 的城市, 但我這次, 沒被紅燈擋住過, 也沒被按喇叭, 除了金門大橋上加油助興的喇叭之外.

T 市馬拉松還有不少能加強的地方, 不是每年人數創新高就好了. 活動愛搞很大(T 市馬拉松有沒有在限名額呀?)但又沒辦法控制住場面, 每次前幾公里只能塞著用走的, 這不就是好大喜功嗎? 另外在空氣品質方面就更不用比了, 不過這就不是賽會能控制的了.

另外在補給方面, 總共有十二個水站, 提供水及運動飲料. 其中有兩個地方同時提供 energy gel, 一個地方有橘子和香蕉. 在食物方面臺灣的賽事提供的還是比較豐富, 有時幾乎站站都有吃的. 還好我自己口袋另外有放了兩條 energy gel, 不然有可能會餓到.

在賽事完成後, 會發一張大鋁泊披風保暖, 臺灣則是發浴巾. 獎牌則是都有. 我個人比較偏好浴巾, 因為很實用. 另外會發給水果麵包, 還有喝不完的飲料, 這方面也差不多.

比較麻煩的是號碼布前一天還得跑趟舊金山拿, 不能用郵寄的. 那它報名費是都用到哪去了呀? (總共有幾百萬美金喔!! 但它徵求了一堆 volunteer, pacers 也是無給職呀). 總之開車進舊金山就是件麻煩事, 車多又難停...

某朋友說舊金山馬拉松已經是他參加過的賽事中辦得比較不好的, 但由於這是我在美國的第一場, 所以尚無法比較美國的其它賽事. 但整體來說, 分數比 T 市馬拉松高, 我也相當喜歡 pacers 的設置.除此之外, 臺灣的永和超馬、金石馬、太魯閣馬都還是不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