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去年去印度的時候買的, 臺灣的商周也有出版中譯本, 書名是登山聖經, 整體的品質還不錯. 如果喜歡爬山的話, 值得買來一看. 不過在臺灣的話, 銷售量應該不怎麼好, 我看 PCHOME 現在都已經在跳樓拍賣了.
這本書的第一部分前幾章講的是野外活動入門, 包括怎麼選擇裝備、導航、體能調適、如何減少對環境的衝擊等等; 第二部分包括繩結、確保及垂降; 第三部分是攀岩; 第四部分是冰雪攀; 第五部分是登山安全及救難; 第六部分是高山的環境.
幾乎從新手到老手都能從這本書當中受益. 最可惜的是, 它裡面有幾章在臺灣很難派上用場, 主要是第四部分的冰雪攀部分. 臺灣會下雪的地方本來就少, 雪要下到足以進行冰攀, 那就更難了. 偏偏近來也許是溫室效應的關係, 往往十個冬天有九個暖冬, 所以現在國內也有人在組織去韓國、法國的冰攀活動了.
回想今年年初的時候, 本來已經報名了小鬍子的初級雪訓, 在行前的時候也認真地學了雪地行進、冰斧冰爪的使用及滑落制動, 心中幻想著在視線模糊的大風雪之中, 我和繩伴走在一片陡坡之上, 突然之間, 他滑落了! 一轉身, 我把冰斧往雪地砍下去, 同時感覺到我和他之間的繩子因為他的滑落而拉緊. 但是我砍下的第一下沒有制動住, 我們仍然在往下墜, 眼看下面是個幾百公尺深的溪谷. 第二下、第三下... 同時把兩膝抵住雪坡, 我一定要制動住! 終於, 我們兩個都停住了. 吸了一口氣, 這時候該點根煙吧?
結果那年沒下雪. 而我也沒在抽煙(冷).
其實有下啦, 但那是一個月後的事了. 那次的行前訓練也相當精實, 一早起就先跑個十幾公里, 然後在龍洞那裡爬上爬下兩天. 回程的時候, 我剛好搭繩伴的車, 我們天南地北地聊, 他也是去過很多地方的人. 然後聊到印度, 他說他很喜歡遠滕周作寫的深河. 深河呀... 我想他會是個可靠的繩伴, 可惜最後沒能上山成行.
繩伴是一種很特殊的關係, 在冰雪攀之中, 你們禍福與共, 生死相依, 透過一條繩子, 維繫著絕對的信任與依賴. 這是即使情人, 家人, 在那一刻也無法取代的.
好像有點離題了. 登山聖經中有一段, 是講冰河裂隙的行進:
「當三人繩隊穿過一個隱藏的冰河裂隙, 會掉下去的多半是繩隊的第一個人. 試想這幅景像: 你是中間的隊員, 現在, 行走在前方 15公尺的繩伴突然跌入雪中不見了, 你該怎麼辦? 立刻制動!馬上臥倒做出滑落制動, 止住他的墜勢, 另一個繩伴也要這樣做.」接著就講解制動後的幾個步驟, 例如設置固定點系統之類的, 想辦法把冰河裂隙中的繩伴救上來.
聽起來很迷人, 不是嗎? 可惜臺灣完全沒有冰河裂隙這種美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