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6.2013

日本, 一路騎下去 -- 颱風篇

中秋節的時候, 剛好颱風天兔從台灣南端掃過去, 半夜我在宜蘭的房間中, 被咚咚咚的雨聲吵醒, 聲音之大, 半夢半醒之間, 彷彿有種置身於木屋閣樓中的錯覺.

也就是剛好兩年前的這個時候, 我在日本騎車, 剛經過群馬縣的涉川市, 要前往長野, 卻發現有個颱風來勢洶洶, 此時當然是躲颱風要緊. 攤開地圖, 發現附近的嬬恋村大前有個住宿點, 於是匆忙地收拾了行李, 打包好單車, 搭了一小段的吾妻線火車到嬬恋村大前, 我還記得到站的時候, 只有兩個人下車, 就是我和我旅伴. 這是一個小小的車站, 舉目望去, 青山綠水, 但風雨之中, 卻有荒涼之感. 從地圖上看起來, 那個住宿的地方離車站不遠, 但是這個地方有旅館本身就是一件很奇妙的事, 但事到如今, 只好抓一個大略的方向騎過去.

旅途中充滿變數, 正如人生中充滿了矛盾. 說來奇怪, 平常在台灣要去哪裡, 總會查好 google map,連巷弄都搞清楚才出發. 但到了這人生地不熟的日本關東甲信越, 卻常常只是查個大概的方向距離就上路了.

不過顯然我們太高估自己的方向感, 半個小時過後, 別說住宿的地方了, 就連雜貨店才好不容易遇到一間, 而風雨中的上坡是很累人了. 儘管有帶帳篷也有糧食, 但, 這種天氣顯然不是露營的好時機, 於是操著破爛的日語, 我們決定用關鍵字對話法, 救助雜貨店老闆娘.

很高興老闆娘終於在十分鐘後理解我們在找什麼, 她想了想, 幫我們打了個電話到住宿的地方, 說還有房間, 但似乎有點擔心, 於是叫老闆開著小貨車, 要連我們的單車一起載我們過去. 我們連忙說不用, 想說跟我們講路怎麼走, 我們自己騎過去就好了呀, 怎麼好意思麻煩人家, 但老闆很堅持, 一定要我們上車.

盛情難卻之下, 我們只好連人帶車上小貨車. 沒想到... 車子越開越高, 越開越高, 最後在一段曲折蜿蜒的山路後, 突然一片豁然開朗的山谷展開在眼前.


右手邊有幾間錯落的小木屋, 看來就是這裡了. 我們再三和雜貨站老闆道謝, 心中暗想, 還好沒有自己踩上來, 不然可能天黑了都還到不了... 雜貨站老闆和小木屋老闆打聲招呼後就回去了, 我們和小木屋老闆閒聊, 他說這些小木屋都是十幾年前他親手蓋的, 他平常就是做些木工和農作. 所以裡頭的桌椅擺設, 也都是他自己做的, 他還弄了個窯來烤麵包和披薩.

小木屋的一樓是客廳, 廚房和浴室, 二樓是個小閣樓, 也是房間, 擠一點的話大概睡七八個人都沒問題. 我們一晚的住宿是一萬五日幣, 雖然有點超出預算, 不過可以在風雨中找到這個避雨處, 實在已經夠幸運了. 而剛進去時那迎面而來的木頭味, 更讓人有一種安心的感覺, 隔開了外面的風雨, 自成另一個世界.




原本只是打算住個一晚, 但隔天還是稍有風雨, 於是決定多住一天, 但是我們的存糧已經吃光了, 於是小木屋老闆很熱情地拿他種的青菜瓜果給我們, 很意外地, 又是豐盛的一餐.


雖然對單車旅行來說, 颱風是最不想遇到的天災, 但這奢侈的兩天我就在山谷中遊盪, 有時在無止盡的高麗菜田裡走, 想著種這麼多哪吃得完; 有時在樹林中漫步, 卻看到一頂空盪盪的帳篷, 不曉得人在哪裡, 彷彿鬼魅般的存在. 但轉念一想, 對雜貨店夫婦, 小木屋老闆而言, 我們或許也像是鬼魅般的存在.... 颱風天中的兩位單車旅行者, 不怎麼會說日文, 不曉得怎麼會來到這裡, 甚至...也不太知道自己要去哪.

就在第一天的凌晨, 原本雨聲咚咚擾人的閣樓, 卻突然安靜了下來. 於是我披衣而起, 走下嗄嗄作響的木梯, 推開小木屋的木門, 往外面望去. 此時卻是風雨寧靜, 繁星點點. 我在外面看了許久,  覺得有點寒意, 才又回到閣樓的房間, 重溫我細碎的舊夢.

一醒來, 卻已是兩年後在宜蘭的我了.




2.21.2013

人體宅急便

From Nepal

關於要去尼泊爾走哪條 trekking 路線, 幾乎是出發前幾天才決定. 本來有考慮走 Gosainkunda Lake, 但是在十二月走海拔 4600M 的高度有不少變數, 於是後來先走 Langtang valley, 時間夠的話再接上 Gosainkunda lake 的路線,把整個 Langtang National Park 繞個一圈. (這是朱老師的想法, 但我一開始就覺得沒那麼罩…)

最後雖然還是很雄心壯志的把別人七八天的行程用五天走完, 而且因為沒請挑夫, 搞得有點累. 別說什麼 Gosainkunda Lake, 四千米以上的地方雪已經不少了, 何況四千六百米... 想走這條路線還是別挑十二月去呀!

最後一天大約剩三小時就要回到登山口時,我突然覺得捨不得離開這個地方, 就跟歸心似箭的朱老師說再多住一晚吧, 剛好旁邊有個 Bamboo lodge, 一晚只要一百五盧比(六十塊台幣). 屋子就蓋在流水淙淙的河邊,屋前一排竹林, 故得名.

多住了這麼一晚, 回到登山口 Syabrubensi 時已經快中午了,唯一回加德滿都的公車早上六點半已經開走了. 要回加德滿都只有搭便車了. 不過在尼泊爾沒有真正的便車, 不管富人窮人,搭便車都會給錢,但是有沒有車可攔才是問題, Syabrubensi 車超少, 好不容易問到兩台吉普車, 都不想理人. 第三輛是台卡車, 後面是封閉車廂, 剛開始語言不通, 他們好像願意載我們, 卻又嘰哩呱啦一堆, 反正最後是同意了, 一個人五百盧比, 到加德滿都(應該是吧).

本來我們還在猜會不會坐後車廂, 暗無天日. 沒想到還是被禮遇進卡車的駕駛車廂, 本來正心中竊喜四個人擠還可以接受. 就司機、司機助手、我和朱老師. 沒想到出發前又擠進兩個人, 車子開到一半又有一個人上車, 於是小小的車廂內現在有七個人. 這趟可是七小時的車程哪, 這樣子擠下去還得了. 還好其中兩個只坐一小段…

這台卡車載了一整車的中國進口牛奶糖, 幾乎每半小時就被攔下來查驗, 牛奶糖到底有什麼好查的呀! 查到後來我都想跟司機說, 「運將, 賣個一包給我吃吧?」關卡不止數了幾箱, 還要拆箱看裡面裝了什麼. 重要的關卡查一下就算了, 走沒幾公里就查是什麼意思… 難道牛奶糖裡面會藏毒品嗎. 不過每次查驗時就可以下車放風, 也是不錯, 不然一些莫名的小鎮我可能這輩子不會有機會停留.

然後四個多小時過去了, 我們離回加德滿都還一半的路, 車子停下來, 司機說, 他們就開到這裡. 一瞬間我終於懂了, 原來上車前他想要解釋的就是他們沒有要到加德滿都… 那為什麼最後還是願意載我們? 這要歸功於尼泊爾神奇的宅急便系統, 連人都可以送. 卡車司機後來把我們託付給另一台小巴, 開了又一個小時後, 這台小巴又把我們轉寄給另一台塞爆的小巴, 最後這台小巴, 在加德滿都外圍把我們轉寄給一台計程車, 然後載我們回到旅館. 除了最後的計程車, 我們付的還是一開始說好的五百盧比. (不過倒數第二台塞爆的小巴坐起來之痛苦, 實在是無與倫比, 當然這也要歸功於尼泊爾道路品質之差, 不到兩百公里的路, 搞了快九個小時才到. )

心中不免回想在印度時的情況, 別說攔便車了, 你搭任何有輪子的東西都會被敲竹槓(對, 就算是駱駝拉的車也一樣), 尼泊爾這種銀貨兩訖的狀況在印度簡直不可思議. 明明都是信印度教吃咖哩的呀…